□法制網記者 餘瀛波
  今年10月1日起國務院《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》實施以來,各地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搭建的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已上線運行,截至目前,工商總局已彙總26億多條企業登記許可、市場監管、消費維權等數據信息,將逐步開發利用。
  今天,在浙江省義烏市舉行的第三屆工商行政管理創新發展高層研討會上,國家工商總局黨組書記、局長張茅要求,各級工商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範圍內企業信息公示責任和監管責任,保證企業信息及時真實有效,建立完善企業公示信息情況抽查制度,隨機選定檢查人員,避免抽查的隨意性。同時,儘快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,給予市場主體更大的經營自主權和活動空間,落實各類所有制市場主體平等進入市場的機制。
  中央確定信用監管核心地位
  此前,根據工商總局14日發佈的2014年前三季度統計數據顯示,今年3月至9月,全國新登記註冊市場主體766.35萬戶,同比增長14.40%。其中,新登記企業224.18萬戶,同比增長56.48%;戶均註冊資本(金)達514.4萬元,社會投資熱情高漲。
  根據統計,改革後,我國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數量由去年的6900戶增加到1.05萬戶。其中僅在義烏,每天就誕生133家新市場主體。
  張茅指出,商事制度改革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,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稱贊。在此形勢下,我國市場監管體系建設也邁出重要步伐。國務院前不久出台的《關於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見》,明確了未來市場監管的總體思路、指導思想、基本原則、制度框架,確立了信用監管在市場監管中的核心地位,系統完整地提出了關於完善市場監管體系的頂層設計。
  張茅表示,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,“一個社會的信用水平越高,交易就越安全,經濟運行成本就越低,市場就越活躍;反之,不僅會增加交易風險,抑制市場活力,還會影響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。”
  檢查人員也須隨機選定
  張茅強調,要充分發揮信息公示和信用約束在市場監管中的作用,把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在事中事後監管和市場行為監管上,努力構建以企業信息公示制度為核心的新型監管模式。
  在此方面,各級工商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範圍內企業信息公示責任和監管責任,保證企業信息及時真實有效,保障社會公眾準確瞭解企業基本信息、經營狀況。要建立完善企業公示信息情況抽查制度,科學設定抽查比例,隨機確定抽查對象,隨機選定檢查人員,避免抽查的隨意性,確保抽查公平公正。
  此外,要落實企業主體責任。引導企業重視信用,增強信用意識,強化社會責任。明確企業承擔信息公示的主體責任,履行信息公示義務,對其公示信息的真實性和及時性負責。認真指導企業做好年報和即時信息公示,使信用成為企業提升競爭能力的“金剛鑽”,識別交易風險的“放大鏡”,實現長遠發展的“啟明星”。
  適時請專業機構評估改革成果
  對於接下來的改革,張茅要求各級工商部門,深入研究有關政策措施的落實情況,分析改革效果,總結改革經驗,適時請社會專業研究機構對商事制度改革成果進行評估。
  同時,進一步推進“先照後證”的落實,協同有關部門繼續加快清理工商登記前置審批項目,讓企業更便捷地領到“身份證”,更順暢地辦理“資格證”。探索實行工商營業執照、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“三證合一”登記制度,最大程度地實現便利化,營造寬鬆平等的準入環境。
  張茅指出,要推進市場準入制度改革,促進充分競爭。放鬆政府對企業、行業的管制,避免政府成為“閑不住的手”,儘快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,給予市場主體更大的經營自主權和活動空間,落實各類所有制市場主體平等進入市場的機制,讓一切勞動、知識、技術、管理、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。
  ?? 法制網義烏(浙江)10月16日電  (原標題:工商總局已彙總26億多條企業信息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d21gdfds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